背景附校三水外国语学校

吸收新能源 助力我们走得更远 ——宏志德育成员组学习分享

发布日期:2017-10-20 浏览次数:

吸收新能源  助力我们走得更远

 ——宏志德育成员组学习分享 

  京兄弟校------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一趟学习,受益颇多,在此略谈。北京附校学习,我们互相交流了年级的活动并探讨了阅读工程开展,深入各年级跟岗学习,还有幸学习了林校长的教育思想,聆听了北师大石中英教授的讲座。分享三个环节中的点滴感悟与大家共勉吧!

  一、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-------北京校日常教学中亮点纷呈

  多看才有比较,比较才有反思,反思才有收获。进班在进班随堂听课中,每位老师都呈现了精彩的课堂,优美的教姿教态,灵活又简洁有力的课堂用语,清晰又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。学生也展示了他们认真学习的态度,良好的家庭教养。学习归来,我们打算将学习到的一些优秀做法结合我校实情适当借鉴。

   二、边埋头苦干边停下来思考做专家型的教师-------需要将理论践行于实践,在实践中创新理论。

  此次北京之行,还有幸聆听了林卫民校长的讲话,感概良多。作为奋斗在一线的我们来说,生活即德育,学生在学校中的任何问题都是教育的问题。真实的生活是复杂的,但道德教育作为有目的的教育引导,就是要以道德的维度审视现实生活,批判反思不道德的生活,自觉地按照道德的要求,建构一种道德的生活,发挥道德教育在人的德性成长中的独特的引领作用。将理论践行于实践,反观我们的老师,我们的孩子并不缺乏道德的理论,但在实际的一线教学工作中我们却往往缺少行之有效的措施,本次“宏志德育项目”便是旨在探究出有针对性的、可操作的德育教学理论和细则,以此指导老师们的德育教学。

  三、不默守陈规,找寻避开道德建设的误区------培养有道德的人需要重构道德教育的价值逻辑

  参加“宏志德育项目”的启动仪式,学习了石中英教授讲座,再次深刻地体会到:教育乃是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的工程。石中英教授通过“狼来了”的故事,从通俗易懂的故事中导入,进行了一场让人茅塞顿开并且富有哲学的《如何培养有道德的人》,对现有的道德教育提出3个困扰的道德问题,并且通过举实际例子去论证;让我觉得受益匪浅。

  作为一名老师,对如今社会道德缺失痛心疾首,故皆希望在学校教育上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,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。殊不知,我们却一直在使用功利主义的逻辑思维开展道德教育工作,以至于利益的追逐战胜了道德的良知。有鉴于此,重构道德教育的价值逻辑早已迫在眉睫。这也正是开展本次“宏志德育项目”的契机。学校道德教育工作不应该单纯停留在理论层面,而应具备实在的指导作用,具有真正的可操作性,这是我们的初衷也应该是我们接下来工作的方向。只有当老师真正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,探究出德育工作的正确实施方式,将学校德育工作做细、做小、做实方能给予学生最正确的、最合适的道德教育,方能培养出有道德的下一代人。

  北京兄弟校的一次学习,参与的成员珍惜良好机会,在专业发展上有了大的收获。分享一下,想辐射到全体教师,共同提升。我们通过自身的努力,为进一步提升办学品牌和教育质量一起做出贡献吧!

 

  撰稿人 :南海军

  审稿人:赵玉玲


中文版 English